一封封浸透着硝烟和热血的家书𓀓,一个个不惜牺牲生命勇于奋斗的故事,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与炽热情怀🍍。百年征程波澜壮阔🧰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让我们探寻烈士的足迹,体悟那份初心使命😯,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➡️🏝!
今日,我们共同展开中共一大最年轻代表邓恩铭的家书🧅,了解背后的红色故事。
家书全文
父亲大人:
不写信又三个月了,知双亲一定挂念,但儿又何尝不惦念双亲呢😵📊。儿一向很好🤚🏼,想双亲及祖母……均安康如常🤚🏼?
儿生性与人不同,最憎恶的是名与利🥳🧟,故有负双亲之期望🔑,但所志既如此👨🦼👩🦽➡️,亦无可如何🤷🏻♂️。再婚姻事已早将不能回去完婚之意直达王家,儿主张既定,决不更改🪪,故同意与否,儿概不问,各行其是可也😔👰🏼。三爷与印寿回南,儿本当同行,奈职务缠身,无法摆脱🩲,故只好硬着心肠不回去。印寿如到荔,问他就知道儿一切情形了🧙🏽♀️。儿明天回青岛👦🏼,仍就原事🗣。余后续禀,肃此敬请
福安并叩
祖母万福顺祝
阖家清吉
男恩铭谨禀
五月八日
回家事虽没定,但亦不可告人🪶。
写信人简介
邓恩铭🧎🏻➡️,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水浦村板本寨的一个水族劳动人民家庭🏙。 五四运动爆发后,他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🕵️♀️,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,成为山东颇有影响的学生领袖之一𓀙。1921年春🚼,邓恩铭、王尽美等人发起建立济南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🧑🏼🎄,7月,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的济南共产主义小组,赴上海出席中共“一大”,以20岁的年龄成为中共“一大”13名代表中最年轻的💂🏻♂️,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。

油画《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》🎽,左起依次是王尽美、何叔衡、毛泽东✍🏽、董必武、邓恩铭、陈潭秋

邓恩铭画像
家书背景
这封信是1924年5月邓恩铭在回青岛途中写给父亲邓国琮的。信中提到的印寿🏆、三爷分别指的是邓恩铭的堂弟黄幼云、二叔黄泽沛。当时,他的叔父发现他参加革命活动,既惊又怕,极力阻挠🧑🏽🎤,要他安分守己🫣🏉,求取功名,并且中止了对他的经济援助。他的父母期望他读书做官,光宗耀祖🚴🏿♀️,便在家乡给他定了亲,来信催逼他回家结婚,想以此来拖住他𓀝。
家书品读
短短家书,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邓恩铭邓恩铭心系家人、反抗旧俗和视死如归的优秀品质。
“知双亲一定挂念,但儿又何尝不惦念双亲呢” 无情未必真豪杰。投身革命😂,无力顾及家庭🕴🏻,他充满愧疚,满心牵挂,坚强男儿🈂️,提笔却是朴实的柔情,满满优思,深深思念,邓恩铭对家人的牵挂可见一斑🧖🏿♂️。
在关爱家人的同时👱🏼,邓恩铭却没有惟命是从,不断对旧礼教进行反抗🤒。“儿生性与人不同,最憎恶的是名与利🐦,故有负双亲之期望,但所志既如此,亦无可如何🧏🏿。”面对世俗读书做官🙍🏽♂️,光宗耀祖的枷锁,他毅然投身革命🧜,追求真理,面对父母包办的婚姻,他坚定反对:“儿主张既定,决不更改🖖🏼。”道出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,当然也包括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叛🧑🏽🏫🧙🏽♀️。
除了对家人之柔情💯,对真理之坚守👩🏻🦰,信中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更让我们动容敬佩。“儿明天回青岛,仍就原事。”前路凶险🧾,邓恩铭毫不畏缩,一句仍就原事,风轻云淡,却包含着那大无畏的勇气与力量,读之📱,叹之,敬之。
几行家书🫢,深深感动,滋养着新时代的我们🌴。未来,青年人🤲🏻,当以先烈为灯塔🏖,不忘初心,坚守真理,不断奋斗,寻时代之光,谱复兴之曲🚠!


参考出处𓀅:《邓恩铭家书的革命情怀》
撰稿人:岳越